上海公园设计史略_上海公园设计史略论文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上海公园设计史略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

2.上海之鱼泡泡公园里的一座不锈钢雕塑,谁设计的?啥含义

3.上海一公园,百余年历史,百余处景点,中西合璧,闹中取静

4.黄浦公园的历史沿革

5.上海黄兴公园(历史人文风情的绿洲)

上海公园设计史略_上海公园设计史略论文

????????????

       上海有众多的城市公园,而要提起坐落在漕宝路、桂林路交界处的桂林公园,上海人无一不知,无人不晓。不仅仅是因为这座公园景色优美,更重要的则是这座公园的前身曾是上海黑帮老大黄金荣的家祠。

        黄金荣,旧上海赫赫有名的人物,旧上海青帮头目,与张啸林、杜月笙并称“上海三大亨”。曾在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做巡捕,警务处唯一的华人督察长。后来发展帮会势力,成为上海青帮最大的头目,门徒达1000余人。在那个动乱的时代,黄金荣利用手里职权和众多门徒,贩卖鸦片、开设赌场、合伙开跑狗场等,不到几年就成为上海滩里的头号大亨。

        这座桂林公园的前身就是黄金荣当年的家祠,始建于1929年,占地面积3.55公顷。当年可是花了300万银圆,至少相当于10亿人民币。而近百年过去,如今的这块地仅仅土地就价格30亿。院内更是种植大量珍品的桂花树,如金桂、银桂、丹桂等各大品种,共计20多种,所以便有了“桂树之林”的美誉,公园从而得名。一到金秋,桂花盛开,满园香飘。

        整座公园采用江南园林的营造方法,布置精巧别致,园内龙墙花墙环绕,小桥流水,叠山立峰,楼台亭榭,曲径通幽。一入园就感受到了公园布局上的精巧与别致,粉墙黛瓦的设计,建筑风格明快,郁郁葱葱的树木为园林带来勃勃生机。石舫、双桥、观音阁、亭子,每一处小景都恰到好处。

        如今的这里成为阿姨爷叔的聚会地,围坐长廊两侧大合唱又或者三三两两谈天说地,在石凳上打扑克、下象棋。树上、矮墙上挂满了鸟笼,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此地岁月静好,别有一番老上海的情调与风韵。

       站在园中,想想百年之前,这样优雅,别致的私家花园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可享用的。不愧为上海滩的风云人物的黄家花园,几经世事变迁,当初的家园已成市民散心赏桂好去处!

上海之鱼泡泡公园里的一座不锈钢雕塑,谁设计的?啥含义

       古城公园的设计方案注重体现“三个为主,五个兼顾”的原则。公园以绿为

       主,以人为本,以生态为主;兼顾反映古城的历史文化,兼顾人流的集散,兼顾

       教育基地,增强市民的忧患意识,兼顾体现古城公园标志性的景观,兼顾旅游资

       源的重新组合。

上海一公园,百余年历史,百余处景点,中西合璧,闹中取静

       上海之鱼泡泡公园里的一座不锈钢雕塑是拉瑞奚伯斯设计的,其含义为鱼游大海。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上海之鱼风景区泡泡公园里的不锈钢雕塑是由国际规划设计大师、迪拜棕榈岛主创设计师拉瑞奚伯斯设计,以大地雕塑的手法,开凿形成金鱼造型雕塑,其含义是上海犹如鱼游大海一样在深海中畅游。

黄浦公园的历史沿革

        上海中山公园,是上海的大型公园之一,面积21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足球场,史称兆丰公园,1944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该园以欧式建筑风格为主,结合中国园林布局,巧妙地构成一个中西合璧的山水园林。

        公园内景点众多,有大大小小100余处景观,全部参观完毕我大概用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这些景观因景而异,各有各的特色,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十二个特色景观。

        国庆前我写了《上海保存最完整的老公园,欧式庭院、中式园林,闹中取静》,介绍了公园的南部和东部。

        现在我介绍的主要是公园南北主干道西侧区域,在音乐台的西侧,有一片密林,这里树木繁多,可以说是一个“植物标本园 ”,以中国特产树种如银杏、香樟、水杉、雪松等为主,另外还有一些不知道名字的珍贵树木,有很多都是第一次听说,如蚊母树、洛石等。

        各种树木构造成一幅错落有致的密林,人行期间,发人幽思,仿佛就在做一个绿色的梦,枝条伸向天空,缠绵在一起,种类让人傻傻分不清。到处可见奇花异草不谢,青松翠柏长青的盎然绿意。

        其中有一棵被列为上海市古树名木之一的大刺楸树,这是中山公园里的“园宝”,树龄100年,树高9米,胸围1.59米,冠径11米;它的代号是1409(就是上海古树名木编号)。

        还有一棵叫做蚊母树,这是第一次听说,树木枝繁叶茂,不好取景拍照,仅仅照了个树冠,可惜的是树冠也没能拍摄一个完整的“大头照”。

        哦,对了,还有这棵,说明牌模糊不清,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树。

        我是没有方向感的人,在迷宫似的密林中里转了一圈,迷路了,看到一个紫藤缠绕的廊架,廊架旁有一个亭子,写着六角亭 ,和地图对照了一下,重新确定了了方位。

        六角亭就深藏于密林之间,清幽的很,坐在亭中休息了片刻,可以听到秋蝉、鸟鸣声,很契合“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境界

        六角亭附近就是一片水杉林 ,很多老人三人一群,四人一桌,打牌 娱乐 ,时不时传来一阵欢笑声。

        水杉林向西,穿越一片黄檀林,经过一片草坪。来到了月季园,这个景点有一个很美丽的名字叫“芳圃吟红”。 这个月季园建于民国时期,也是一个老园林了,说明牌上介绍的很美好:每逢月季花期,月季园中一片姹紫嫣红,迎风盛开的月季花千姿百态,润色秀美,芳香馥郁,引人入胜。

        平心而论,我认为这里的月季花种植的太稀疏了,稀稀拉拉的不太好看,形不成花海,感觉不到视觉上的震撼。

        月季园中间有一个雕塑叫“四不像” 。 样子十分怪异,两翼张开似鸟类,头部像龙,纹着豹纹的身子,前两只脚好像是马腿,后两只好像是狮子腿,更奇怪的是头部还顶着一个圆盘。旁边的说明牌上介绍说,这个雕塑来自英国,是西方的龙兽形象。

        “四不像”西南侧,香樟掩映下,有一个六柱四角的石亭,名曰“春在亭”, 亭内有几位老者在打牌取乐。

        “春在亭”后侧就是鸳鸯湖,湖水在绿树倒映下,一池碧绿,景色清新。 鸳鸯湖是两个人工湖,1958年开挖后,在湖岸上植树造林,形成“凹处聚水凸为山”的鸳鸯湖景区。这个景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双湖环碧”。

        湖池南面为绵延起伏的土山,地图上叫后山 ,长约150米,最高处6米,山上小径密密麻麻,有很多是断头路;此处树木密布,到处可见藤萝缠绕香樟,修竹依傍海棠。我在山上迷了几次路,浪费了很多时间。

        从后山出来,已经有些累了,看了一下地图,发觉错过了很多景点,走错了很多路。返回到四不像雕塑后,重新确定了游览线路。决定去“独木傲霜”、大钟亭等景点去看看,这是被错过的景点。

        从四不像雕塑出发,向西北方向,越过后花园草坪,穿过一片树林,来到了“独木傲霜”。 这里是公园的最西北角,所谓的“独木傲霜”,就是一棵大悬铃木。这株悬铃木来自意大利,经历了130多年的沧桑岁月,胸围已有5米,高约30米,树干粗短巨大,巍然屹立。

        独木傲霜东侧就是钟亭,亭子屹立在一片香樟林中,有八根圆柱支撑,顶部就像一个叫做“铜拨”的打击乐器,亭子内有一些老人在闲聊。

        钟亭前有一宽阔的泊油路,向东一直与公园的南北主干道交汇,路两侧有香樟林、黄檀树林、紫薇林、柞木林等。树林之间小径通幽,曲折纵横,我在树林里不敢欣赏,否则又会迷路。

        在公园的中部位置,密林丛中,安静地躺着一个湖,名曰“莲香湖”。围绕着这个小湖,依自然风格构筑园林精品,有太湖石、小石桥、花架穿廊、山地竹亭、跌水、荷池水湾、石罅洞天诸景。园景高低错落,精巧自然,园道曲折幽深,起伏迂回,如入迷宫。

        这个景点有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叫“林苑耸秀” 。实际上就是一个精巧的南方园林,这里修竹乔松万载常青;奇花异草四季不谢。幽鸟啼声林深处,溪流潺潺伴耳边。重重藤萝绕老树,处处苔藓漫小道。

        说起来惭愧,我的方向感真的太差劲!这里我又摸不着北了,只好在里面乱闯。里面的很多景点我虽然拍摄了照片,但是无法按照游览顺序描述。

        我肚里这点墨水表达不出看到的景色,逛的又是晕头转向,还是请网友欣赏一下我拍摄的吧!

        即使晕头转向,也不能不介绍一下三座小桥。

        这个小桥叫“香花桥” ,它很短,跳远运动员一步就能跨过去;它很窄,两个人桥上相遇会造成交通堵塞。别看它这么小,可是 历史 很悠久了,传说古上海苏州河畔有法华寺,香火旺盛,交通便利,明代该寺庙附近发展为一个小镇——法华镇,这是上海最早出现的小镇,有“先有法华镇、后辟上海城”的说法。法华寺庙前有一座小桥,被称为香花桥,这个名字的由来可能与香火有关,也可能与花有关,具体已经无可考证。当然,公园内的这座小桥不是昔日的小桥。由于中山公园所在的位置正好是法华镇的区域,为了铭记 历史 ,这座小桥就命名为香花桥。

        下面的这两座小桥让人傻傻的分不清,看上去就像一座拍摄角度不同的桥。事实上它们是一对距离非常近的鸳鸯桥,地图上叫情人桥 。我参观的时候,正好有一对新婚燕尔的夫妻在桥上拍摄婚纱照。

        情人桥的西侧就是牡丹园,地图上叫“ 花墅 凝香” 。法华镇自南宋初年起,避难而来的洛阳人栽培牡丹,到明代即以“法华牡丹”驰誉江南,这里是上海最早建成的牡丹观赏园地。园内深处是绿树围护的牡丹亭,牡丹夹道而立,含苞怒放,各展风姿,园道两侧则绿草如茵,映衬得号称“花中之王”的牡丹格外富贵。园内除种植牡丹外,还配植芍药、贴梗海棠、山茶花、杜鹃等数十种花灌木,花色各异,疏密相间,形成特色鲜明的庭园景色。

        在公园的西南侧有一荷花池,池水清澈可鉴,内有洁白莲花盛开,这里是公园主要景观之一,被称为“荷池月色”。 池塘呈月牙形,背靠山坡,面对草坪,中间是以黄杨修饰的“中山公园”四个造型大字,字体规则方正,十分醒目。

上海黄兴公园(历史人文风情的绿洲)

       园址原是苏州河口的一块浅滩。

       清同治二年八月十八日(1863年9月30日),英美租界(1899年改名公共租界)工部局计划改造外滩(今苏州河口至延安东路口)的道路和岸线,工程包括填土以拓宽外滩,整理岸线,在江边辟建了30英尺(9.14米)的人行道和种植行道树。为此,工部局工程师克拉克(J.Clark)于同治三年八月三十日和十二月十九日先后提交两份整治外滩和苏州河口岸线的报告。克拉克认为,由于苏州河口的特殊地形,在退潮时,苏州河水流和黄浦江水流产生对撞而在河口外形成漩涡,但在河口南侧的水流却相对静止,泥沙不断沉淀成滩,这对于安全航行和稳定岸线都不利。为改善这种状况,克拉克建议构筑外滩永久性的堤岸,并在苏州河口南的浅滩上填土,变苏州河口的喇叭形为直筒形,迫使苏州河的水流方向和黄浦江一致,这样,就不会在河口出现漩涡和继续形成新的浅滩。工部局董事会同意克拉克的报告,并且打算利用河口南端的滩地辟建公共花园(公园)。这一方案在同治四年四月初一(1865年4月28日)召开的租界纳税(外国)人年会上获得通过,工部局随即指示工程师着手进行规划设计,建园的投资来自公共娱乐场(俗称跑马厅)基金会。这个基金会在同治元年以高价出售了面积约190亩(12.67万平方米)的第二跑马场,以低价购得了面积达500多亩(33.33万多平方米)的第三跑马场(跑马厅),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于是同意拨出一万两规银作为建设公共花园的经费。

       为填滩建园这件事,工部局请英国驻沪领事巴夏礼(H.S.Parkes)出面与清上海道台丁日昌磋商,同治四年六月十三日,工部局宣布上海道台已经口头同意填滩。是年冬,建园填滩及改造外滩工程和疏竣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工程同时开工,以洋泾浜挖出来的河泥填筑滩地。同治七年闰四月廿九日,上海道台应宝时致函英国驻沪领事温思达(C.A.Winchester),函中指出:这块滩地为中国政府的公有土地。鉴于公共花园是非盈利性的公众游憩场所,准予发给道契并免除押租(土地产权的一次性价金),但每年仍须交纳土地税。今后如发现在这块土地建造以盈利为目的建筑物或将土地出租给私人,中国政府将收回这块土地。同年六月二十日(1868年8月8日),公园正式对外国人开放。到这一年的年底止,公园建设投资为规银10223.59两。

       公园的英文名称为Public Park,中文译名公共花园、公家花园或公花园,中国人习称为外国花园或外摆渡公园、大桥公园、外滩公园。租界当局于民国25年(1936年)9月将园名改为外滩公园,民国34年12月21日改名春申公园,民国35年1月20日改名黄浦公园。

       公园在同治七年取得地契时为30.48亩(2.03万平方米)。自此以后,于光绪九年(1883年)、光绪三十年、民国10年三次在苏州河和黄浦江边填土,增加土地面积约10亩(6667平方米)。但是为改善外滩交通,又多次划出部分土地用于拓宽道路,因此,公园的总面积比初建时不仅没有增加,还略有减少。民国11年为27.98亩(1.87万平方米),1949年为29.4亩(1.96万平方米),1993年改建后的公园总面积为2.08万平方米。

       公园的大门开始是在园西北角近韦尔斯桥头处(是位于今外白渡桥西的苏州河上木桥,同治十二年在其东建木结构的外白渡桥后,此桥拆除)。光绪三十一年将大门迁至园西南今大门的位置,原西北角园门仍留一扇小门作通道。民国18年又在园西的南部与北京路口相对处开了一道园门,这道门在解放后关闭。公园早期以绿篱与马路相隔,后来逐步修建了竹篱,民国13年后建了围墙。约在民国21年间,沿黄浦江和苏州河边设置了铁栏杆,解放后改建为防护墙。民国2年初,工部局在公园东侧建黄浦江水位观测亭,设置若干水文仪器,于是年3月1日正式启用,此后,该亭在民国13年、1949年两次重修。存世建筑为上海航道局于1979年所建,1995年重修,名为黄浦公园水文站。

       建园初,公园是靠两面临江的优越位置和绿化吸引游人,园内除树木花草外,只有一间小温室和一间门房,没有其他园林建筑。当时园的中部和西部、南部有一些灌木丛,沿江是一条大道,路边植一列乔木,树下为木制长椅。约在同治九年,在园中部草坪上建造了一只木结构音乐亭,并安装6盏煤气灯,光绪六年春,在公园入口处用水泥石块砌了一座假山。光绪八年五月英商上海电力公司对外供电,是年底公园音乐亭安装电灯。光绪十四年,侨民伍德捐资在园南部建喷水池一座,池中为铜铸的两个孩子合撑一伞,水从伞顶端喷射而出。光绪十六年春,拆除旧的音乐亭,新建一只六角形钢结构的音乐亭,亭的基座用石头砌成,两边有梯级,四周围以铁链。光绪二十年,为庆祝上海开埠50周年,在园北部建造了一个圆形水池,喷泉装在一块糙面石中心,池中还建有一座小假山。光绪三十一年将“常胜军纪念碑”从外滩移入公园内的西南面,这个纪念碑是同治元年为取媚洋人而建的。此后,又将另一座马嘉理纪念碑迁入园内。马原为英驻华使馆官员,光绪元年带领武装“探路队”由缅甸闯入云南,不听劝阻,被当地人击毙。在沪英侨为此建筑了这座纪念碑,于光绪六年五月初六日竖立于外摆渡桥南堍西侧。宣统元年(1909年),在公园北部建立了第一只茅亭。民国11年音乐亭翻建,仍为钢铁结构,但以水泥盖顶。民国12年,建钢筋混凝土结构凉亭一只。民国21年在园西部堆了一座小土山,山上植灌木。民国24年拆除了茅亭,在园东北角建造松木桩凉亭。民国25年,园北水池中假山拆除,改装为十二道喷泉。民国26年,音乐亭被拆除,仅留石台基。同年在花园之南部,建造木结构的凉棚一座,作游人平时休憩之所,临时又可作音乐亭。

       公园从开放时起就不准中国人入内,甚至在公园门口挂出过牌子,规定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因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经过60余年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工部局终于宣布从民国17年6月1日起公园对中国人开放。

       民国30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一度驻扎公园的日军肆意践踏花草,公园面目全非。民国32年,汪伪政府将“常胜军纪念碑”和马嘉理纪念碑拆除。

       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政府工务局园场管理处修复了被破坏的园景。民国35年6月4日端午节,为观看黄浦江的龙舟竞赛,由园门进入黄浦公园的游人逾7万人,还有不少人越围墙入园。为此,围墙多处损坏,35只长椅及茅亭被毁坏,花树损失无数,公园不得已停止开放五天。到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在园内埋地雷、建碉堡,公园又一次遭到破坏。

       解放初,上海警备司令部迅速排除园内的地雷,公园于当年6月9日重新对外开放。1956年加高了公园的防汛墙。1959年拆除围墙及门口喷水池和小孩雕塑,游人免票入园。1961年在园西建铁丝网围墙,恢复售票进园。1972年,在园中部原音乐亭的基座上建望江亭,6柱钢筋混凝土结构,琉璃瓦攒尖顶,面积为128平方米。

       1973年公园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建,在园大门内建一座占地406平方米、高9米的假山,瀑布从山上泻入面积为88平方米的磨石子喷水池。在园西建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一个,面积117平方米,池内装置三只瓷鱼喷水器。在园东沿黄浦江边建钢筋混凝土结构长廊,面积为356平方米。廊两端有梯可登廊顶平台,台四周围铁栏杆,是园内观赏浦江景色的最佳处。在园西建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绿廊,长30米,宽3.8米,面积为114平方米。在园北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两层茶室,面积388平方米。同时还改建了园中的阅报廊和画廊,公园面貌焕然一新。1980年,对全园7172平方米道路地坪进行全面翻建,分别改建为柏油、红石板、水泥、磨石子和杂石子路面。1983年,将园西沿中山东一路251米围墙改建成钢结构透墙。同年1月园北茅亭改造为钙塑顶亭。

       1989年1月11日,公园闭园改建。公园以人民英雄纪念塔为主体,由同济大学、上海市政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园林设计院分别规划设计,由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局第一工程公司施工。圆岛上的浮雕由上海油画雕塑院设计,浙江温岭仿古雕塑工程公司施工。纪念塔早在1950年5月28日由副市长潘汉年、盛丕华在园内茅亭前举行奠基。但由于各种原因而拖延至1989年12月始动工,1994年5月27日上海解放45周年时落成。建塔所需的1100万元资金,由全市3700多个单位共99.6万余人捐助。

       1993年9月27日公园免费对外开放。

       黄浦公园浓缩了上海开埠以来的历史,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1996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拆除了大门、围墙的“黄浦公园”,与外滩源绿地连成外滩花园。

       上海黄兴公园是上海市黄浦区的一座城市公园,位于黄浦江畔。它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风情而闻名,是上海市内最古老的公园之一。黄兴公园是一处绿洲,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游客了解上海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历史渊源

       黄兴公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清朝末年。当时,上海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商业城市之一,许多外国势力开始在这里扎根。黄兴公园的前身是一个英国人的私人花园,后来被上海公共租界管理局收购,并于1914年正式对外开放。

       公园的名字“黄兴”是为了纪念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驱黄兴先生而命名的。黄兴是辛亥革命的伟大领导者之一,他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公园内有一座黄兴先生的雕像,以此纪念他的丰功伟绩。

       园内特色

       黄兴公园占地面积广阔,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其中最著名的是公园中央的大草坪,这里是市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人们可以在这里散步、跑步、踢球或者野餐,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除了大草坪,黄兴公园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和设施。其中包括湖泊、花坛、假山、亭台楼阁等。湖泊是公园的一大亮点,湖水清澈见底,常年有各种水鸟在其中栖息。在湖边散步,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感受到宁静与和谐。

       此外,公园内还有一座仿古建筑群,展示了上海传统建筑的风格和魅力。这些建筑包括古典式的亭台楼阁、石桥、拱桥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到上海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统。

       游览指南

       如果你计划前往上海黄兴公园游览,下面是一些实用的指南:

       1.公园开放时间:黄兴公园每天早上6点开放,晚上6点关闭。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合适的时间段游览。

       2.交通方式:公园周边有多条公交线路可以到达,也可以选择地铁。最近的地铁站是黄浦公园站,从这里步行约10分钟即可到达公园。

       3.入园费用:黄兴公园对市民和游客开放,免费入园。但是,一些特殊活动和景点可能需要额外支付费用。

       4.游览时间:由于公园面积较大,建议游客至少安排2-3个小时的时间来游览。这样可以更好地欣赏公园的美景,并有足够的时间放松和休息。

       结尾

       上海黄兴公园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风情浓厚的城市绿洲。它不仅是上海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是游客了解上海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无论是在大草坪上散步,还是在湖边欣赏风景,亦或是在仿古建筑群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都能让人心旷神怡。如果你计划来上海旅游,不妨来黄兴公园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好了,今天关于“上海公园设计史略”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上海公园设计史略”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