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徐渭的书屋内的“青藤书屋”匾额是谁题写?

2.明代文学家徐渭生平事迹简介

3.古代的文人的书房的雅称

4.古风好听的书斋名

5.他年吾古不枯藤(徐文长的青藤书屋)

6.古代文人书房叫什么名?

青藤书屋如何去_青藤书屋

● 徐渭(1521年-1593年),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个物是“漱老”,而非“漱老人”,徐渭有画百花卷与史甥,题曰“漱老滤墨”;

徐渭的各种称号于其“青藤书屋”的八景有莫大的关系:

● 青藤书屋,座落在绍兴城内前观巷大乘弄内,是我国绘画史上青藤画派的发源地;青藤八景:天池、漱藤阿、自在岩、孕山楼、樱桃馆、柿叶居、酬字堂、浑如舟;

● 徐渭爱慕青藤长于顽石之中而终年葱绿的倔强孤傲性格,遂将书屋取名“青藤”,并以“青藤”作为自己的别号;

藤旁有一口3米见方的石砌小池,徐渭自称“此池通泉,深不可测,水旱不涸,若有神异”,名之为天池。后来“天池”成为徐渭另一别号;

“漱藤阿”则是徐渭称号“漱老”的由来;

参:《青藤书屋八景图记》。

在徐渭的书屋内的“青藤书屋”匾额是谁题写?

纵观古今城市发展,造城与造园密不可分,相互依存。

言及中国古典园林,南推苏州园林,北则诸苑,描写绍兴园林的笔墨少之甚少。貌似在中国园林史上,绍兴并没有显著的地位。

其实不然,明祁彪佳《越中园亭记》中,记有绍兴历代园林280余处,其中,明代尚存的有170余处。从密度上,绍兴园林远远超过了苏州。

历史上,绍兴出现过很多享誉全国的名园。例如谢灵运的始宁墅(在今上虞上浦镇一带,具体已无从考证),祁彪佳的愚山园(今鉴湖大酒店),朱阆仙的磐庐(现为鲁迅笔下风情园)等。

绍兴园林始于春秋,兴于六朝,盛于明代,湮于清末,很多至今都保存完好。其中西园、沈园、青藤书屋和鹿湖园,堪称现存绍兴园林的四大名园。

西园

据《重修西园碑记》载:西园,在龙山西麓,故名。龙山即现在的府山。

西园,为五代吴越国开国国君钱镠始建,是当时的园林。

吴越建国,建都临安,设越州为东府。国君钱镠在越挖渠引水,营园建林,为后宫游乐。钱镠就是写出那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吴越王,旖旎婉转的思念,一介武夫的柔情,千古流传。

历经几代君王居住治理,西园益加繁华辉煌,其之美名,驰名吴越。

陈桥兵变,宋朝建立。宋太祖赵匡胤一统北方。时吴越国君钱弘俶,遵循“善事中原,维护一统”的家训,纳土归宋,钱氏举族北徙,西园自此逐渐荒废。

后经过北宋几任郡守修整复原,广植花树,又复成越中名园,供郡人观玩。

《嘉泰会稽志》记载:邦人无小大得恣乐其中。二月二日始开西园,纵郡人游观,谓之“开龙口”,府帅领客观竞渡。

这可能是史载最早的公园之一。

从北宋至民国再到新世纪,西园几经修葺,如今已是绍兴环城河景观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重建后的西园以王公池为中心,四楼六亭对称而立。其中四亭依据观赏风景的不同而建,分别命名为春荣、夏荫、秋芳、冬瑞。

园里建有一横一竖两座拱桥,倒映水中,与王公池相得益彰。池水的柔美和石桥的刚劲,一派江南水墨画的景象。

西园植物多以松、竹、梅为主,又有山点缀,人文气息尽显其中。

一处园林,经历历史洗礼,至今仍得以流芳,可见人文因素是绍兴园林的传承和发展的灵魂。

沈园

南宋时,绍兴社会经济繁荣,加上朝廷“享乐江南半壁”的腐朽思想,使得当时江浙一带营建园林之风日盛。沈园,便建于该时期。

沈园又名沈氏园,其最初的主人姓沈,其他已无从考证。

对于沈园,大家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诗人陆游和唐婉凄美的爱情故事。千古名篇《钗头凤》,倾倒过无数才子佳人,迁客骚人。

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唐婉成亲,婚后夫妻举案齐眉,伉俪相得。可是这样的日子只持续了几年,陆游父母怕因此影响其学业,迫使陆游休妻。(一说唐婉无法生育)

南宋刘克庄《后村诗话》载:“二亲恐其惰于学也,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

仳离后数年,陆游与同在沈园游憩的唐琬相遇。陆游感慨万端,写下《钗头凤》,吐露对唐婉的思念之情,唐氏亦用同调相和。在两人琴瑟和鸣后不久,唐婉在郁郁寡欢中去世。

沈园优美的景色,配上陆唐的爱情悲剧和诗词,引来无数后人蹴足叹息。几百年来,沈园数易其主,园留于世。

在造园风格和手法上,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沈园都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经绍兴的两次重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和格局。

沈园占地57亩,分为北苑、东苑和南苑三部分。

北苑是全园的核心,保存了较多的遗迹。在复建过程中,基本还原了宋代古园的基本风貌和空间格局。东苑以陆唐爱情故事为主题布景。南苑是纪念区,设有陆游纪念馆和葫芦池。

三个区域水的面积占比都很高。为了尽可能利用院落面积,充分发挥水体景观优势,各苑的景物多数被布置在水面周围。各个院落不仅没有因此而显得局促,反而增加了水面实际控制范围,增加了游园情致和乐趣。

古代的园林布局与现代的建筑特色相结合,沈园重现了昔日越中名园的辉煌,已成为绍兴又一地标性的景观。

青藤书屋

青藤书屋原名榴花书屋,位于绍兴市区前观巷大乘弄内,是明代文学家、艺术家、书法家徐渭的故居。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道人、青藤居士,自称“书一、诗二、文三、画四”,是中国绘画史上青藤画派始祖。郑板桥曾镌印曰: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

据嘉庆《山阴县志》记载:“青藤书屋在旧府治东南一里许,前明徐渭故宅。”明末清初大画家陈洪绶曾慕名寓居于此,手书“青藤书屋”匾。

“室雅何须大,须知书户孕江山。”书屋虽小,而意俱在,借青藤之名,点缀山石,颇有淡泊远俗之意。

青藤书屋历经400年,几次变迁,一度荒废,幸而被后人改建修缮,恢复期原貌。其园林的布局可谓“法自然之方寸,缩天地于盈亩。”

书屋三面与民居比邻,有高墙围绕,闹中取静,自成体统。园内有三间平屋,青石作柱,粉墙黛瓦,古朴而雅致。以平屋为中心,东面是一小园,内有卵石小径,周身植以淡竹、石榴等。尽处有一月洞门,营造出曲径通幽的意境。门洞外是一方水池,号“天池”,方不盈丈。池西有一株青藤,为徐渭亲手植下,枝干蟠曲,大如虬松。

这一门、一树、一池、一藤,形简意赅,充分展现了绘画大师不同凡俗的艺术品位和造园技巧。

青藤书屋集居住,休闲,文学,艺术于一体,极具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艺术意境,是书斋与园林相辅相成的代表,也是绍兴园林的典型之作。

鹿湖园

2004年8月,鹿湖园开工建设,历经1年零8个月,终于建成。

鹿湖园是绍兴园林的后来居上者,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授予2008年度“优秀园林古建工程”金奖。园在龙横江南侧,西临马臻路,东南有厂,原为鹿湖庄一隅。清康熙、乾隆二帝南巡莅绍时,都在此停留小住。

嘉庆《山阴县志》载:麓湖庄,在常禧门外,乾隆十六年,高宗纯皇帝南巡,驻跸于此。

鹿湖庄在龙山山麓,原名麓湖庄,何以易名,塑其渊源,多难考证。陈桥驿《鹿湖园记》解释为:盖越民远古以禽鹿为生,句践畜犬猎鹿南山,以“鹿”易“麓”,实应古谊。鹿湖园内亦有《越人驯鹿》和《勾践围鹿》两处砖雕。

鹿湖园以形似奔鹿的鹿湖为中心设计布局,湖岸以鹅卵石砌成,湖中有一小岛设亭。

湖西为主入口,进门便有《康乾驻跸碑》当道,看似不合时宜,实则为建园人的用心良苦。绍兴园林景观,极少过早袒露主题。若无此碑,则满园景色尽泄。

湖东与环城河相连,由鹿鸣楼和文化景墙等组成。景墙上缠青藤,背靠修竹,与镌刻其上的名人书文交相辉映。

湖的南面是清宴楼,取“河清海晏之意”,登上二楼,便可将鹿湖的景色尽收眼底。

湖之北有御码头,按传统工艺用石板筑成,更显古朴与庄重。

鹿湖园虽建于当代,但是绍兴古典园林的集大成者。其不仅在环城河景观上担起了重责,对园林建筑的传承也是可圈可点的。

寓山园

晚明绍兴士大夫造园再一次兴起,盛况如百尺竿头,在到达了绍兴园林史的巅峰。

崇祯八年,祁彪佳引疾南归,退隐故乡山阴。此后8年,他热衷游园、造园与园林书写。

祁彪佳的又一部园林著作《寓山注》中,详细记述了他营造寓山园的始末以及主要景观的布局。寓山园一直被学术界誉为越州园林的经典。

愚山园于祁彪佳致仕之后开始构建,到正式开园,前后共有四期工程,历时三年。

祁彪佳为了修建愚山园,“囊中如洗”,“病而愈,愈而复病”。尽管自嘲“此开园之癫癖也”,但这样高雅的“癖”还是让他沾沾自喜。

寓山园依让鸥池而筑,靠寓山而建,衔山吞水。其布局和景观名字,都经过穷思极虑,无一水不秀,无一石不奇。

根据《寓山注》载,寓山园共建成49景,各成景致,互相协调。散文大家张岱亦曾陶醉于此地,写有《蝶恋花》寓山十六景。

祁彪佳对园林的赤子之心和较高的艺术修养,成就了愚山园的蓬荜生辉。使得当时越中文人都慕名前来瞻仰。

在祁彪佳不为清廷所动,以死明志后的几百年里,寓山园历经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后人已无能力将其复原重建,它的遗址变为了今鉴湖大酒店的一部分。

越中之水无非山,越中之山无非水,越中之山水无非园,越中之园无非佳山水。

区别于苏州园林的浓妆艳抹,绍兴园林多以淡竹、石桥,方池、大石布景,更注重人与自然相和谐。不同于北方园林的簪缨世胄,绍兴园林的主人以文人墨客为主,虽小,但能窥探天地。

“三分匠人,七分主人。”这是绍兴人的造园精神,也是绍兴众多园林能在历史长河中死而复生,经久不衰的关键所在。

地域、文化、经济的不同决定了造园的差异。人居环境的建设需要与园林规划同步,特别是要传承好优秀古典园林的精华,使之与城市建设相融发展。

绍兴是一块经过25个世纪积淀的文化圣域,园林的营建更需要因地制宜,以使越中文化薪火相传。

明代文学家徐渭生平事迹简介

在他的书屋内,除了他亲自题写的这块“一尘不到”匾额外,还有一块由明末大画家陈老莲为他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这块匾额虽然经历了300多年的历史,依然非常清楚,同样也是我国明代书法中的精品之作。

古代的文人的书房的雅称

徐渭简介

1521年,徐渭在绍兴府阴山出生,1593年在绍兴逝世。徐渭,初字文清,后改字为文长,号天池山人。他是诗人、文学家、戏剧家等等。

徐渭画像

在徐渭出生没几月,父亲就因为生病去世了。可能是因为父亲早早就去世了,徐渭聪慧而又早熟,六岁就开始学习唐诗,八岁学习时文,十二岁学习琴艺,十五岁学习剑术。徐渭在科举考试中,屡屡失败。在二十岁那年才考中了秀才。在这之后,又一直参加乡试,屡屡落榜,直到考到了四十一岁还是没有考中。在科举考试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徐渭很受打击。

虽然在科举的道路上,徐渭不是很顺畅,但是徐渭因自己的才能,被当时的总督南军务的胡宗宪招收,做文书一职。这一时期,是徐渭一生中最好的时期,胡宗宪也很器重徐渭。胡宗宪因某些原因被捕,徐渭也因为胡宗宪被捕,被迫离开了总督府。

在连年考试不中,以及徐渭自己性格偏激的原因,徐渭在一次狂病发作中,将妻子杀死,被关入牢房中。徐渭在一些比较有声望的朋友的帮助下,以及万历皇帝即位大赦天下的机会中,被放出了牢房,这个时候徐渭已经有五十三岁了。

徐渭晚年穷途潦倒,因为年轻时不屑于置办产业,到了晚年只得以靠卖字画生存。徐渭手头宽裕一些了,就不肯再作字画,这也导致了徐渭在生病后,不能常常作字画时,生活更加贫困了。1593年,徐渭在病痛和贫困中去世,终年73岁。

徐渭字画

徐渭牡丹图局部

徐渭也凭着自己的才能,不断优化自己的字画技巧,成为了明代拥有最高成就的水墨写意画大师。徐渭的水墨写意画与其他的相比,更是独树一帜,开创了水墨写意画的新风。徐渭的水墨写意画不拘泥、将画中的一切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徐渭的水墨写意画也并不只是单单追求外表的模样,更注重绘画者内心的感受。也正因为徐渭追求的不只是表面,而是内在,所以徐渭能够成为独领 *** 的开创者。

对于徐渭来说,他的水墨写意画,并不是他最喜欢的,他自己最得意的要属他的字了。在明代不只画家很多,书法家也有很多。明代的书法在原有的书法上又有了新的进步,所说各个字体,都会有比较杰出的人物,但是草书却是在明代有更大的成就。徐渭最擅长写的字体正是狂草,他写的狂草一般人都看不懂到底写的是什么。虽然别人不了解,他自己却乐在其中。在徐渭自己的每一副画上,他都会为之题诗一首,来展现他的才能与书法的技巧。

徐渭的字画流传到了现在,看过的人无之不感叹不已。在现在的市场上,徐渭的每一副字画都能拍卖到一个很高的价格。

徐渭诗

徐渭诗欣赏

众所周知,徐渭是画家,也是书法家。但人们常常会忽略徐渭的另一个擅长之处――诗。在徐渭的每一副水墨写意画中,都会有一首诗,因此,徐渭亦是一个诗人。

现在,能搜索到的徐渭的诗有很多,其中也不乏很好的诗歌。从徐渭这么多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诗后面徐渭的影子。徐渭的诗,跟传统的诗又有一些是不一样的。可以说,徐渭的诗和他的人一样,不拘一格。

徐渭诗的主题主要偏重于现实,一方面反映时事政治,另一方面抒发自己的感情。徐渭写得诗,自成风格,情感肆意奔放,真挚而热烈。徐渭在晚年的诗更是不追求规矩法度,新奇而独特。

其实,明清在研究诗时,因为徐渭是一个平民百姓,所以徐渭的诗淹没在那么多的诗中。生前,徐渭无人问津,死后也萧条。的是,当时的文坛领袖袁宏道发现了徐渭的诗,并在文坛上宣传徐渭诗,更是让徐渭的诗达到了研究的 *** 。袁宏道将徐渭的诗,变成了一本全集,为后人研究徐渭诗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一道线索。这一 *** 并没有很快就消退下去,而是一直延续到了乾隆年间。徐渭诗因为袁宏道而一直流传于世,让世人欣赏到徐渭杰出的文学才华,而不是默默无闻的躺在黑暗处。

徐渭墓

据民间传言,徐渭因在死前知道没有安葬的费用,就在生前将诗书画攒起来,以便在死后,卖了诗书画,可以安葬了。

徐渭墓

徐渭墓与徐渭的青藤书屋一样,在2006年被列为了国家重点保护文物项目。在徐渭墓的门口,有用竹子搭起的门后,门楼中间写着“徐渭墓园”,这四个字。走进徐渭墓园,徐渭墓的形状是正方形,下面用石头堆砌而成,上面用黄土覆盖,墓前竖着徐渭的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明徐文长先生墓”七个大字,这七个字是沙孟海所题。徐渭墓朴实、简单,正如其人,不会有浓妆艳抹,只有最纯粹的本尊。徐渭墓旁树木环绕,很是清幽雅静,是一个安生之处的好地方。因为这是徐家的墓地,因此,在徐渭墓旁,还有父母、兄弟、儿媳的坟墓。

墓园内,除了有徐氏家族的墓群,还有一处是徐渭的纪念室。纪念室门口的两边挂着一幅对联,该幅对联概括了徐渭的一生。走进纪念室里,放眼望去,纪念室里面陈列了很多徐渭的诗、画、对联等等,供来此祭奠徐渭的人欣赏。

徐渭在世时,无人问津,死后,却门庭若市。很多欣赏喜爱徐渭的仰慕者,都会想要一探徐渭在世时,生活、创造传世之作的地方。在探访这些地方之后,相信很多人都能在其中感受到徐渭为何能够创作出那么高成就的作品。

徐渭故居

徐渭是浙江绍兴,在绍兴的前观巷有一条清净悠长的小弄堂,小弄堂一直延伸至青藤书屋。青藤书屋就是明代书画家徐渭的故居。

徐渭故居

走进青藤书屋,就能看到一个不算大的院子。院子的墙角处,种着些竹子,竹子在风中摇曳。在竹子对面的一边,又有芭蕉、石榴等等。虽然只是些平常的花花草草,但就是院子这样的设计,给人一种风雅、舒服的感觉。

慢慢往里走去,徐渭的书房就出现在眼前。屋内的摆设尤为简单、平常,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在屋内的书桌上,放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在正对门的墙壁上,最上方的匾额上写着“青藤书屋”这四个大字,徐渭的画像悬挂在匾额下方,在画像的两边挂着一幅对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在书房的后室,原本是徐渭住的房间。现在,成为了放置徐渭书画的地方,摆放了很多徐渭杰出的作品,其中不乏一些令世人惊叹的经典作品,这样的设计,可以让访问者一睹徐渭的才华。

徐渭一生命运坎坷,穷途潦倒,怀才不遇,让徐渭愤懑不平,只能寄感情于诗词画中。其实,原本书屋并不叫青藤书屋,青藤书屋是陈洪绶所题。原本徐渭对他的书屋称为榴花书屋。在徐渭死了50年以后,画家陈洪绶因为欣赏徐渭,就将徐渭的故居修理了一番。陈洪绶在徐渭的故居还居住过一两年。

古风好听的书斋名

有斋、屋、居、室、堂、馆、轩、园、亭、庐等雅号。

著名的书房如刘禹锡的“陋室”、蒲松龄的“聊斋”、 黄宗羲的惜字庵、闻一多的二月庐、丰子恺的缘缘堂等等。

这些称呼中,斋又是最常见的一种,斋的本义是斋戒,古代礼制中的祭祀和佛教都有斋戒仪式,而从事文化活动,其本质与“斋”所蕴含的宁心静神、修身养性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将书房冠名为“斋”,寄托的正是一种超凡脱世、物我两忘般的境界理想。

书斋之名从发端到流行,有一个发展过程。正式命名书斋,似起源于北宋。史传司马光有斋名“读书堂”,虽质朴但过于平白。以后有洪迈的“容斋”、陆游的“老学庵”问世。在元代,为书斋命名的做法已经影响到西域一带的少数民族人士。

这在陈垣先生《元西域人华化考》中有大量记载。至明朝,斋名盛行,文人学士差不多都有自己的雅名书斋。如归有光的“项脊轩”,袁宗道的“白苏斋”,唐伯虎的“梦墨堂”,张溥的“七录斋”。

扩展资料

自古至今,我国好多名人往往别出心裁地给自己的书斋或居室题写雅致的名称,或示志向,或示节操,或示情趣,或示爱好,以自策自励。现汇集一些斋名如下:

1、竹里馆 —— 唐代诗人王维的居室名。

2、梦溪园 —— 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沈括的书斋名。

3、书巢 ——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斋名。

4、本穴世界 —— 宋末诗人郑思肖的书斋名。

5、梅花屋 —— 元代画家、诗人王冕的画室名。

6、项脊轩 —— 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书斋名。

7、七录斋?—— 明代文学家张溥的书斋名。

8、青藤书屋 —— 明代大画家徐文长的书斋名。

9、惜字庵 —— 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黄宗羲的斋名。

10、惜抱轩 —— 清代桐城派古文学家姚鼐的书斋名。

百度百科-斋名

他年吾古不枯藤(徐文长的青藤书屋)

答:五蕴妙斋,清净轩,南轩,真趣阁,昭文斋,抱残守阙斋,达观轩,归来堂,三希堂,君花草堂,庐山草堂,阅微草堂,陋室,青藤书屋,紫金花书屋,菊香书屋,尔雅楼,祥云书屋,萫兰斋,青萝山房,二酉山房,耕读书屋,文木山房,云左山房,小酉馆,龙泓馆,寒松馆,存天阁,篆香阁,东山精舍,未厌居,

古代文人书房叫什么名?

吾年十岁植青藤,吾今稀年花甲藤,写图寿藤寿吾寿,他年吾古不朽藤。正德辛卯吾年十岁,手植青藤一本于天池之傍,迄今万历庚寅,吾年政七十矣,此藤亦六十年之物。流光荏苒,两鬓如霜;是藤大若虬松,绿阴如盖。今治此图,寿藤亦寿吾也。田水月又题。

予卜居山阴县治南观巷西里,即幼年读书处也。手植青藤一本于天池之傍,颜其居曰青藤书屋,自号青藤道士,题曰漱藤阿。藤下天池方十尺,通泉,深不可测,水旱不涸,若有神异,额曰“天汉分源”。池北横一小平桥,下乘以方柱,予书“砥柱中流”。桥上覆以亭,左右石柱联曰:“一池金玉如如化,满眼青**色真。”左右叠石若岩洞,题曰自在岩。筑一书楼,可望卧龙、香炉诸峰,予题有“未必玄关别名教,须知书户孕江山”之句,遂名其楼曰孕山舫。额“浑如舟”三字,盖取予画菊诗中“身世浑如泊海舟”之意。舫之左有斗室,名柿叶居。其后即樱桃馆。少保公属作《镇海楼赋》,赠我白金百有二十为秀才庐,予以此款作筑室资,额曰酬字堂。今作《青藤书屋八景图》,因略志数言,尚为之记。万历庚寅秋九月十有一日寿藤翁徐渭书,时年七十年。

他出生名门贵族,却又没有享受贵族的幸福。出生百日老父去世,生母是侍妾,身份极低微,两个异母兄弟,一个没有血缘关系而自己却要把她亲娘的女人。两个哥哥败光了家财,却要遣嫁他的亲生母亲。十岁时,他的嫡母也撒手人间,徐谓只好随长兄生活,他的童年并没有享受贵族家庭的庇荫。

他自幼聪明伶俐,但是九次考试只捞取了半个秀才(因为这个秀才是补考而考取的)。

他文章满腹,却终生不仕,尽管他向往着主流,却一生都是个帮闲文人,一个为人利用的清客。

他书、文、画、剧样样精通,为后人留下了无价的精神宝贝,但他的一生却是贫困潦倒,忍受饥寒交迫的苦难。

他是个多情才子,但一生却得不到红颜知己,只留下几段不幸的婚姻让他心存痛苦。

这就是大明才子徐渭。

他年吾古不枯藤,这是一个艺术家的情怀,今天若踏进绍兴的青藤书屋,缅怀徐文长的艰难人生,瞻仰那棵藤大若虬松,绿荫如盖的青藤,我们的心会被这位四百年前的青藤老道溶化的。

细细品味,文长为何少年种藤老来画藤,文中又倾注了浓浓深情,原来,文长已经把自己的人生浓缩于这枝青藤之中,青藤书屋,青藤老人,青藤画派……文长即青藤,青藤就是文长,他老了,夕阳西下,不久就将告别这苦难的尘世,然而他的艺术生命就如这盘根错节的青藤永远地存活这小院之中,这是天地之精华,永远也不会枯萎。

古代文人书房有斋、屋、居、房、室、堂、馆、轩、园、亭、庐、庵、楼等雅号, 还有“芸窗”、“芸馆”、“萤窗”、“雪窗”、“鸡窗”等别名。

斋:蒲松龄“聊斋”、王安石“昭文斋”

屋:郑板桥“青藤书屋”、“菊香书屋”、鲁迅“绿林书屋”

居:叶圣陶“未厌居”

房:文征明“玉磬山房”、林则徐“云左山房”

室:刘禹锡“陋室”、“饮冰室”

堂:纪晓岚“阅微草堂”、唐伯虎“梦墨堂”

馆:龚自珍“盟鸥馆”、王维“竹里馆”

轩:归有光“项脊轩”、朱熹“达观轩”

园:沈括“梦溪园”

亭:杨雄“玄亭”

庐:闻一多“二月庐”

庵: 黄宗羲“惜字庵”

楼:王世贞“尔雅楼”、钱谦益“绛云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