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莎莎的莎组词

2.中国驾照在以色列能用吗

3.什么是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

_纳哈里亚游记攻略

第一次中东战争(亦称巴勒斯坦战争) 1947年11月第二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犹太两个国家和耶路撒冷市国际化。阿拉伯各国坚决反对分治决议与建立犹太国家。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犹太人于当日下午宣布建立以色列国。次日晨,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出动4万军队(后增至6万)向以色列进攻,占领耶路撒冷东城区(旧城)、比尔谢巴等大片土地,逼近以“临时首都”特拉维夫。开战时,以色列武装力量约3万人,经紧急扩军,购武器,统一各派武装力量,最后发展到10万人,并于7月、10月和12月展开反攻与进攻。阿方由于内部矛盾,缺乏统一指挥,且受帝国主义掣肘,结果战败。阿军亡约1.5万人;以军亡约6000人。1949年2~7月,埃、黎、约、叙分别同以签订停战协定。巴勒斯坦除加沙地区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外,均被以色列占领。近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家园。 第二次中东战争(亦称英法以侵埃战争或苏伊士运河战争) 1956年,英、法和以色列借口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公司和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向埃及发动进攻,企图重新控制运河和镇压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10月29日,以军1个伞兵营在西奈半岛米特拉山隘空降,地面部队也越过边界进入西奈,配合英、法尔后的进攻。当时埃及总兵力约15万人,有坦克500余辆,作战飞机250余架(堪用者仅100余架)。埃及总统纳赛尔为集中兵力保卫运河,下令驻西奈的3万部队撤回运河区。以军共出动10个旅,由装甲部队率先突击,5天内占领西奈和加沙地区。31日,英法联军出动各型舰艇100余艘(含航空母舰和巡洋舰10余艘),先以200余架飞机袭击埃海、空军基地,掌握制海权、制空权;11月5日,在塞得港、富阿德港附近要点实施伞降和直升机机降;6日,出动2.2万名登陆部队占领上述港口。埃及军民坚决抵抗侵略者,尤其在保卫塞得港战斗中,充分发动和武装群众,军民联合,英勇作战,并利用美、苏和英、法之间的矛盾,在全世界人民声援下,英、法、以于6日深夜被迫同意停火和撤军。埃军亡1600余人,损失飞机210余架;英、法、以军亡200余人,损失飞机约20架。英、法军于12月撤离。从此,美国便进一步插手中东事务。以军于次年3月撤离加沙地区和西奈半岛(由联合国部队进驻加沙和亚喀巴湾沿岸地区),但取得了通过蒂朗海峡的航行权。 第三次中东战争(亦称六五战争) 1967年阿、以矛盾和美、苏对中东的争夺加剧,以色列在美国支持下进一步向外扩张,借口埃及(当时称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封锁亚喀巴湾,于6月5日向阿拉伯国家发起突然袭击。以军乘埃军早饭和军官上班前戒备松懈之机,集中使用200架飞机空袭埃及各空军基地,将埃军绝大部分飞机摧毁于地面,尔后又击毁叙利亚、约旦大量飞机;并出动22个旅实施多方向快速突击,4天内占领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区,继而攻占耶路撒冷东城区和约旦河西岸地区,10日攻占叙利亚戈兰高地。埃及对以军突袭估计不足,损失惨重。约、埃、叙先后被迫同意停火。结果,以色列又占领6.5万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领土,数十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家园(表1第三次中东战争阿以双方军事实力与战争损失概略统计)。 第三次中东战争后,阿、以对抗继续发展。埃海军舰艇于1967年10月使用舰舰导弹击沉以军驱逐舰“埃拉特”号,首创导弹击沉军舰的纪录。从1968年下半年开始,埃炮兵部队向运河东岸以军实施大规模炮击。以军则从1969年下半年开始向运河西岸包括开罗周围地区实施战略空袭。双方还各派突击队偷袭对方。10年8月停火。这两年的战斗被称为“消耗战”。阿、以双方分别从苏、美得到新式武器装备,为下次战争做准备。苏、美对中东的争夺加剧是导致第四次中东战争的重要国际原因。 第四次中东战争(亦称十月战争) 13年10月,埃、叙为收复失地和摆脱美、苏造成的“不战不和”局面,向以色列开战。伊拉克、约旦、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沙特阿拉伯、苏丹、科威特、突尼斯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派部队或飞机参战。埃及(总统萨达特)企图收复运河东岸部分失地,为尔后通过谈判收复西奈半岛创造条件。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企图收复全部戈兰高地。埃、叙为达成进攻的突然性,取反复动员复员、进行军事演习等多种欺骗措施并把开战时间选定在伊斯兰教斋月(穆斯林白天斋戒)和犹太教赎罪日(教徒当日斋戒,停止一般公务活动),隐蔽进攻企图和进攻时机。以色列于1967年侵占埃、叙部分领土后,扩大了防御纵深,并在运河东岸构筑巴列夫防线和在戈兰高地构筑防线,转取守势战略。以军自恃有强大的空军、坦克部队和侦察情报系统,骄横麻痹,疏于戒备。直到开战前数小时,以统帅部(总理G.梅厄、国防部长M.达扬等)仍认为埃、叙不敢发动进攻,在西奈半岛只驻4个旅,在戈兰高地只驻3个旅。10月6日14时,埃、叙使用优势兵力在炮兵、航空火力和防空火网掩护下,分别向西奈半岛(西线)、戈兰高地(北线)同时突然发起进攻。北线,叙3个步兵师当日突破以军防线,7日,又投入2个装甲师,进抵距以本土数公里的地区。西线,埃陆军在海、空军协同下强渡运河,第2集团军3个步兵师在大苦湖以北、第3集团军2个步兵师在大苦湖以南迅速突破巴列夫防线,步兵携带反坦克导弹、率先穿过以军各支撑点间的空隙,击毁大量以军坦克;工程兵快速破堤,9小时打开60条通道,架设浮桥12座,保障2个装甲师、2个机械化师等后续部队渡河。海军则同以军舰艇进行海战并用舰炮支援地面部队进攻。10日,埃军按预定停止大规模进攻。以色列在损失惨重、极为被动的情况下,迅速运员预备役部队,使总兵力增至近40万人,先以北线为重点,遏止叙军进攻并实施局部反击,集中使用空军主力向叙地面部队和防空导弹阵地展开攻击并空袭叙后方大城市。11日,以军3个师转入进攻,越过1967年停火线,形成威胁叙首都大马士革之势,并打击了伊拉克、约旦的援叙部队,夺得北线战场主动权。继之,以军将重点转向西线。当埃军于14日投入1000辆坦克展开第2次大规模进攻时,以军投入800辆坦克,步、坦、炮协同作战,并使用武装直升机和其他飞机发射“小牛”、“百舌鸟”式空地导弹、“白星眼”式电视制导等,击毁埃坦克250辆,迫使埃军当日撤回进攻出发阵地。15日晚,以军A.沙龙师向大苦湖地区埃第2、第3集团军接合部穿插突击,先头部队于16日晨在湖北侧德维斯瓦附近渡河,摧毁若干埃防空导弹阵地,为空军活动创造有利条件;架设浮桥后,又有2个师渡河,向南迂回,发展进攻;23日进抵苏伊士湾,占领阿代比耶港,对苏伊士城和埃第3集团军形成合围态势,夺得西线战场主动权。24日,埃以双方按照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停战。埃、叙同以分别于次年1月和5月签署第1阶段脱离军事接触协议。至此,埃控制了运河东岸纵深约10公里的狭长地带,基本达到战略目的(1982年4月,根据19年3月埃以和平条约,以色列完全撤出西奈半岛)。北线以军撤至1967年停火线以西。 在这次战争中,埃、叙经过周密准备对以实施突袭和两线夹击,首战告捷,使阿拉伯的民心士气为之大振。埃军渡河之役显示出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威力。以军动员快速,先北后西,重点用兵,化被动为主动,尤其向运河西岸的大纵深突击,对于扭转被动局面发挥了作用。双方投入的坦克、火炮、飞机、导弹等数量很大,埃、以于14日一天内共展开1800辆坦克的大会战为战争史上所罕见。阿、以分别使用苏、美当时的先进武器装备和得到苏、美战略空运的及时补充并利用苏、美侦察卫星提供的情报。埃军由萨姆-2、萨姆-3、萨姆-6、萨姆-7型导弹为主组成的防空体系,在战争初期掌握了战场制空权,使以军飞机数日内不敢进入运河空域;以军则使用“响尾蛇”、“蜻蜓”等空空导弹和“加布里埃尔”舰舰导弹对付阿军的飞机、舰艇。大规模电子对抗的展开使战场情况更为复杂,作战损耗加大。双方飞机损失的约60%、舰艇损失的80%以上,大部被毁坦克均为各种导弹所击毁(表2第四次中东战争阿以双方军事实力与战争损失概略统计)。在战略指导与作战上,广泛利用电子技术和使用各种战术导弹,是这次战争的突出特点。 第五次中东战争(亦称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打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从陆 地、空中和海上大举入侵黎巴嫩。到6月11日,以军占领了从贝鲁特到大马士革的国际公路 以南2800平方公里的黎巴嫩土地。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这一地区的基地被全部摧毁,武装力 量的主力也遭到重大损失。驻贝卡谷地的叙利亚军队也受到以色列空军的重创,萨姆导弹设 施和空军力量遭到到重大损失。6月11日,叙利亚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接着,以色列调 集重兵对巴解总部所在地贝鲁特西区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包围和攻击,后在联合国的调解 下,在维持和平部队的监督下,巴解总部及其万余名武装人员不得不撤出贝鲁特,分散到突 尼斯等8个阿拉伯国家。叙利亚在贝鲁特的1000多名部队也同时撤走。

莎莎的莎组词

以色列军队13日长驱直入黎巴嫩南部。

平静了6年多的黎巴嫩南部再度硝烟弥漫。为了营救被黎巴嫩武装抓走的两名以军士兵,以色列出动了陆海空多路大军,进入黎巴嫩南部进行突袭,还对黎巴嫩多处基础设施进行了轰炸和炮击。的行动使得整个黎巴嫩都面临战争的威胁,再加上以军在加沙的军事行动频频升级,13日甚至空袭摧毁了巴勒斯坦外交部大楼。人们不禁惊呼,难道新的中东战争又要爆发?中东会再次回到炮火连天的20年前?

以色列“全面封锁黎巴嫩”

13日上午,在以军“陆海空封锁黎巴嫩”的命令下,黎巴嫩唯一的国际机场贝鲁特哈里里国际机场遭到轰炸,虽然没有人员伤亡和飞机损失,但造成机场关闭,部分客机只能转飞地中海的塞浦路斯。同时,以色列海军舰只进入黎巴嫩领海,拦截进出黎巴嫩的船只,并且封锁黎巴嫩的海上联系。另外,黎南部的17座桥梁、多条公路以及水厂、电厂都遭到攻击。

的另一主角黎巴嫩也不甘示弱,13日凌晨,再次对以北部发动火箭袭击,以北部城市纳哈里亚遭到近60枚“喀秋莎”火箭袭击,有媒体形容这次打击犹如“下雨一般”。黎巴嫩还通过其电台宣布,如果以色列继续轰炸贝鲁特,将使用导弹袭击以色列北部城市海法。

为什么挑起黎以事端?

一段时间来,已经偃旗息鼓的突然跳出来向以色列示威,中东媒体分析,其目的有四:第一,策应哈马斯。在叙利亚和伊朗的大力支持下,一向高举“武装抵抗以色列”大旗,目前以军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升级,哈马斯处境极为艰难,在道义上“有义务” 帮哈马斯一把,同时借机扩大自己的地区影响力。哈马斯在黎巴嫩的发言人也直言不讳地说:“两名以军士兵的行动是对哈马斯的支持!……以色列没有其他选择,只有无条件地服从我们的要求,即释放所有囚犯,我们才会释放以军士兵。”第二,向黎内部反对派示威。黎内部反对派要求放弃武装的最大借口就是,黎以已经实现和平,黎不再需要抗以武装。此次袭以,正是要向反对派表明,黎以并未和平,武装有存在和壮大的必要。第三,干扰美国的地区。美在伊朗核问题上动作频仍,六国于12日达成将该问题再次提交安理会的协议,伊朗面临安理会制裁的危险。与伊朗关系良好的主动对以出手,有给美国人“添乱”的意图。第四,在地区树立什叶派的“圣战”形象。

中国驾照在以色列能用吗

莎莎的莎组词如下:

莎随、莎鸡、青莎、摩莎、莎虫、逻莎、戾莎、厄莎、莎笠、莎草、莎帷、莎笼、香莎、细莎、汁莎、莎衣、射莎、踏莎、踏莎行、安莎社、莎塔八、莎搭八、卡秋莎、喀秋莎、寡妇莎、莎士比亚、蒙娜丽莎。

莎的组词及词对应的注释:

1、莎草造句:在日内瓦湖边,一所无名建筑的楼上,一名专家小心而熟练地将一小片纸莎草纸放到其应该在的位置,就这样又一句古老的句子被修复了。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在潮湿地区或河边沙地上,叶条形有光泽,花穗褐色。地下块根叫香附子,供药用,有调经、止痛等作用。

2、喀秋莎造句:至少有三枚喀秋莎火箭弹从黎巴嫩南部发射,落在纳哈里亚镇附近,造成2人受伤。以色列军方对火箭弹发射地点进行了回击。解释:火箭炮的一种,能成排发射。

莎的基本释义:

1、[shā]多用于地名,如莎车(在新疆)。也用于人名。

2、[suō]〔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三棱形,叶线形。根茎叫香附,均可供药用。

莎的详细释义:

1、莎[shā]〈名〉莎鸡,虫名。即“纺织娘”。别名为“莎虫”。学名“螽斯”。六月莎鸡振羽。《诗·豳风·七月》。

2、莎[suō]〈名〉(形声。从艸,沙声。本义:草名。香附子)。同本义。莎,镐侯也。《说文》。亦名沙随,一名地毛,其实附根而生,谓之缇。即今香附子。薜莎青薠。《汉书·司马相如传》。青秋莎靡。潘岳《射雉赋》。田无立禾,路无莎薠。《淮南子·览冥》

又如:莎池(周围长有莎草的水池);莎岸(长着莎草的岸边);莎洲(长有莎草的水洲);莎香(莎草的香气);莎庭(长满莎草的庭院);莎径(长满莎草的小路);莎阶(长满莎草的台阶);莎台(长着莎草的楼台)。通“蓑”。如:莎笠(即蓑笠);莎衣。

什么是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

不少人打算去以色列旅游的时候,可能会想在以色列当地租车自驾,这样会比较便利。然而,此时问题来了:有中国驾照在手了,中国驾照在以色列能用吗?中国驾照可以在以色列开车吗?可以在以色列租车吗?怎么在以色列用?以色列承认中国驾照吗?

中国驾照在以色列能用,中国驾照可以在以色列开车、租车,以色列承认中国驾照。那么,到底如何使用呢?

在以色列使用中国驾照,需要以下任意一种证件组合:

1. 中国驾照+国际驾照翻译认证件(推荐)。

国际驾照翻译认证件,是由境外自驾游互联网平台租租车推出,经NAATI(澳大利亚翻译资格认可局)、 NZTA(新西兰交通部)、德国高级法院、法国上诉法院、西班牙外交部联合翻译认证,依据《联合国道路交通公约》并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将中国驾照翻译成9国语言的标准驾照翻译文件。持有此份国际驾照翻译认证件的用户,可凭中国大陆驾照原件及该国际驾照翻译认证件在全球近200个国家轻松租车。

在以色列,能用中国驾照+国际驾照翻译认证件开车的城市有:

特拉维夫,耶路撒冷,海法,赖阿南纳,埃拉特,拉马特甘,拿撒勒艾利特,佩塔提科瓦 - 提科瓦,霍隆,纳哈里亚,死海,阿富拉,纳塔尼亚,雷霍沃特,太巴列,贝塔伊尔利特,Tzrifin,拿撒勒,尼斯滋纳,内坦亚,内提沃特,罗什艾因,里雄莱锡安,佩塔提克瓦,Poleg Street等等(仅列举部分)。

(温馨提示:国际驾照翻译认证件仅适用于短期在以色列旅游租车的中国公民。长期旅居以色列的用户,如华侨、留学生等不适用。)

另外,以下是以色列支持使用国际驾照翻译认证件的租车公司:

National,Firefly,Enterprise,Thrifty(苏立夫提租车),Keddy by Europcar,eldan,Budget(百捷乐租车),CAL AUTO,Alamo(爱路美租车),DOLLAR THRIFTY,Europcar(欧诺普卡租车),Hertz(赫兹租车),Dollar(道乐租车),SIXT(席克斯特租车),Interrent,AVIS(安飞士租车)。

额外说明:国际驾照翻译认证件跟国际驾照是有区别的,但两者都是驾照的翻译认证文件,在使用时都要配合驾照原件同时使用。

国际驾照是由(International Driving Permit,简称IDP)翻译成中文的通俗叫法,它其实不是驾照,是驾照的一种认证文件,由《联合国道路交通公约》成员国的交通管理部门或交通协会向本国驾照持有人签发,向其他缔约国呈现驾照合法性的翻译文件。

因为历史原因,中国大陆并没有加入联合国道路公约,因此大陆公民无法取得“国际驾照(IDP)”。

不过除了“国际驾照IDP”之外,各个国家和地区也支持使用其它的翻译认证方式配合中国驾照在当地使用,国际驾照翻译认证件正是在此基础上推出的,保证用户使用无虑,当前国际驾照翻译认证件已经帮助超过1000万的中国游客顺利在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租车自驾。

2. 中国驾照+车行翻译件。

车行翻译件是指根据租车公司提供的翻译驾照模板,对中国大陆驾照内容进行英文翻译并打印出来的纸质文件,主要用于让以色列租车公司门店工作职员、以色列巡警更好地辨认驾照内容。

车行翻译件要和你的有效中国驾照原件一起出示,才能在以色列租车公司门店顺利取车,两者少一个都不行。此外,车行翻译件仅适用于短期在以色列旅游租车的中国公民,长期旅居以色列用户,如华侨、留学生等不适用。

中国驾照+车行翻译件这个证件组合有一些局限的地方:

1. 需要在网上寻找对应车行的翻译件模板;

2. 车行翻译件只限对应车行使用。例如,SIXT(席克斯特租车)的车行翻译件,只可在SIXT(席克斯特租车)使用,不可以在其他租车公司使用;

3. 同一车行的翻译件在不同地区可能不通用。比方说,Aucar Rentals(澳客租车)的车行翻译件,有可能在某个国家支持,在另一个国家不能用。

3. 中国驾照+驾照公证件。

驾照公证件是中国公证处出具的驾照翻译公证证明,在以色列得到认可,是中国驾照在境外的一种证明,并不拥有普遍的法律效力。

驾照公证件的作用是,中国人需要在以色列租车或开车时,因为以色列人(警察、租车公司工作人员等)看不懂中文,所以就必须到公证处办理一份当地语言的驾照翻译公证件。在以色列租车的时候,该公证件需要与驾驶证原件一起出示,不然会被拒绝提车,而且不退还租金。遇上以色列交警查车时也一样,公证件和驾驶证原件要同时出示,不然会被认为无证驾驶,而受到当地法律的制裁。

对于驾照公证件,同样在以色列,不同租车公司门店,有的接受,有的不接受,这种境况格外普遍。即便是出名的大型租车公司,也很少会提前通知用户该租车门店是否接受驾照公证件,经常出现提车时被拒并不退款的情况,这是驾照公证件麻烦之处。

驾照公证件可以在中国驾照签发地或户籍所在地的公证处办理。驾照翻译公证件一般是英语翻译的,并加盖公证处的公章。在以色列使用的话,可让公证处做多一份以色列文的翻译公证件,通常以色列文的驾照公证件翻译费要比英语公证件收费贵。

翻译和公证的费用通常总共大概200到300元,详情请咨询当地公证处。完成办理的时间,不同地方会有些区别,短则2到3个工作日,长则5到10个工作日。

办理时需携带本人中国居民原件及复印件、中国驾照原件及复印件、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倘若是委托别人代为办理,还得带上代理人的居民和“授权委托书”。

一言蔽之,中国驾照在以色列能用,以上就是中国驾照在以色列自驾、开车、租车的使用方式。

1982年的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发生在1982年的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是一场典型的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以色列发动入侵战争的目的是剥夺巴勒斯坦人的生存权利,赶走叙利亚在黎驻军,以谋求在黎境内建立一个新的,实现“大以色列帝国”的美梦。战争的结果以以色列基本达到侵略目的而告终。

连续4次中东战争,都使以色列发了分外之财,掠夺了巴勒斯坦大片土地,因而他胃口越来越大,以至做起了“大以色列帝国的美梦”。巴勒斯坦人为了重建自己的家园,于1964年5月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并展开了同以色列的战争。因此,以色列一直把巴解组织武装力量视为心腹之患,一心想使用武力消灭巴解游击队。

在黎巴嫩境内还有叙利亚驻军,15年,叙利亚借黎巴嫩内战之际,将两万多叙利亚军队以“阿拉伯威慑部队”的名义进驻黎巴嫩境内。后又将苏制萨姆-6防空导弹运入黎巴嫩境内,部署在贝卡谷地。以色列一心想打击叙军,摧毁其导弹基地。

黎巴嫩国内的种种矛盾,为以色列发动战争提供了可乘之机。黎巴嫩是阿拉伯国家中惟一由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两大宗教组成的国家。国内教派林立,背景复杂,15年爆发全面内战。经过多年的斗争,以长枪党为主的基督教马龙派右翼势力已占上风,控制着黎巴嫩3/4的国土。穆斯林“左”派在巴解和叙利亚的支持下,继续坚持斗争。以色列正是想利用这一矛盾,企图赶在黎巴嫩1983年大选之前用武力扶植一个亲以,进而将黎巴嫩作为“大以色列”的一个组成部分加以兼并,实现其“大以色列帝国”的美梦。

1982年,利用国际社会关注英阿马岛战争之机,以色列蓄谋已久进攻黎巴嫩的机会终于来到了。

6月4日,以色列悍然出动F-15战斗机对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和黎南部巴解游击队基地进行了猛烈空袭。6月6日11时,向巴解游击队发动突然进攻。

西路是以军的主攻方向,先后投入了5个多旅的兵力,第一梯队以两个装甲旅,有坦克和装甲输送车各200辆。从纳哈里亚和鲁什哈尼克拉地区出发,于6日下午包围了苏尔,在空降兵和登陆兵协同下以及黎巴嫩哈达德民兵配合下发起攻城战斗。第二梯队两个旅于18时进入战斗。8日,以军第三梯队进入战斗,继续向北进攻,包围达穆尔,但在该市以南,距离贝鲁特市仅19公里的萨阿迪亚地区遭到巴解游击队的顽强抵抗,北进受阻。10日,以军共6个旅,3.5万人,300余辆坦克,在黎基督教右翼民兵从北面配合下,对贝鲁特实施大包围,并轮番轰炸贝鲁特西区和南郊国际机场,以军的舰艇从海上封锁了贝鲁特。11日,以军主力进抵贝鲁特国际机场附近,另一部分与叙利亚军队战斗。12日,以军继续向贝鲁特南郊巴解阵地进攻,遭到巴解武装的顽强抵抗。13日,以军进入贝鲁特东区,随即以军在长枪党民兵配合下,把巴解武装力量约8000人包围在贝鲁特西区和南部。

中路为助攻方向,以军第一梯队一个旅于6日上午从谢莫拉地区出发,越过哈尔达利,包围了沙吉夫堡,主力向纳巴提亚进攻,遭巴解武装英勇抵抗。7日拂晓,攻占沙吉夫堡。第二梯队一个装甲旅进入战斗,在空降兵配合下围攻纳巴提亚,7日9时攻入市内,小股兵力与巴解游击队展开巷战,主力继续向北推进,当日前出至杰津地区。叙利亚军队损失坦克150辆。9日,以军在阿因达拉附近空降。地面部队在空降兵配合下攻占了阿因达拉,进而控制了贝鲁特—大马士革的公路。

东路为牵制方向,以军第一梯队一个装甲旅,向谢巴发起进攻,尔后向贝卡谷地发展进攻,并切断巴解游击队与叙军的联系。

以色列为夺取制空权,决定对叙利亚设在贝卡谷地的导弹基地进行袭击,以消灭其防空能力。

6月9日下午2时左右,以色列出动了96架F-15、F-16战斗机进行高空掩护,在E-2C预警飞机的指挥下用F-4、A-4型飞机对贝卡谷地的导弹基地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叙利亚空军紧急出动了60余架米格-21和米格-23战斗机,云集贝卡,同以色列展开空战。但由于以色列实施了电子干扰,使叙利亚飞机起飞后与地面失去联络,防空导弹发射后也失去控制,以色列的飞行员素质和武器装备都比叙利亚好,这一次参加空袭的飞行员又经过美式训练,在空中处置主动、战术灵活。而叙利亚并未认真接受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教训,飞行员仍按前苏联教范的训练,不仅战术呆板,而且多依赖地面指挥所的指挥,以色列的电子干扰战术,使叙军地面指挥失灵,同时,以色列在地中海沿岸活动的E-2C预警飞机可以直接监视叙利亚飞机起降情况,并能引导战斗机在预定航线上截击叙机。第一天空战结果,以色列共摧毁叙利亚防空导弹连阵地19个,击落叙机29架。10日,以军又出动92架各型飞机空袭叙军黎巴嫩指挥部及附近的防空导弹基地,叙起飞52架飞机迎战,以色列宣布击落叙机25架,又摧毁防空导弹连7个,使叙利亚在贝卡谷地经营10余年,耗资20亿美元的防空体系毁于一旦,而以色列仅损失飞机10架,其中无人驾驶飞机和直升飞机6架。

以色列军队用8天时间,向前推进了90余公里,侵占黎巴嫩领土约3000平方公里,摧毁了巴解游击队在黎巴嫩南部的全部基地,消灭了巴解大量有生力量,缴获了巴解在黎巴嫩南部的全部仓库,并将巴解总部机关约2000人和5000名武装人员包围在贝鲁特西区及南部,同时,给予叙军以沉重的打击。

6月14日,以色列军队经过激战,控制了国际机场的跑道。16日,以军在长枪党民兵配合下,攻占了控制机场的重要据点——理学院大楼。17日,以军炮击国际机场和附近地区,控制了哈勒迪国际机场,进一步压缩了对巴解总部的包围圈,巴解武装力量调整部署,构筑工事,设置地雷,抗击以军。18日,以军宣布对被围巴解停火,但要求其放下武器,撤出贝鲁特市,这一要求遭到巴解的拒绝。从6月26日起,以色列继续增加包围贝鲁特西区的兵力和加强对叙军的防御,试图以强大的军事压力,配合政治谈判,迫使巴解组织撤离贝鲁特西区。6月27日,联大第七次紧急特别会议通过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停火,并无条件从黎巴嫩撤军。这时的巴解组织,为保存实力,同意撤出贝鲁特西区。28日,巴解组织向以色列提出了撤出黎巴嫩的三个条件:以色列军队从贝鲁特南部后撤5公里;在黎巴嫩军队中保留一支象征性的巴勒斯坦军事单位;在贝鲁特保留巴解组织的政治机构。以色列拒绝了这三个条件,要求巴解组织有关团体必须向黎军缴械,所有巴解成员撤出贝鲁特和黎巴嫩。7月6日,巴解组织拒绝由美军护送撤离,要求在贝鲁特部署多国和平部队以保证巴勒斯坦武装安全撤离。8月1日,以军攻占了国际机场;4日进至贝鲁特西区博物馆地区;5日包围了巴解总部大楼;6日以军空袭了巴解总部大楼。在此时期,以色列还空袭了贝卡谷地。

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8月12日,巴解宣布愿意撤出贝鲁特西区。驻贝鲁特西区的叙军2500人也于8月30日和9月1日撤往贝卡谷地。

9月15日,以色列军队以黎巴嫩总统贝希尔·杰马耶勒遇害为由,派兵进驻贝鲁特西区,对巴勒斯坦两个难民营进行了持续40个小时的血腥,数以千计的巴勒斯坦难民丧生。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以军被迫于9月29日开始撤离贝鲁特西区,由多国和平部队返回贝鲁特西区维持秩序。但大批以色列军队仍占据在此。在美国的调解下,黎巴嫩与以军就撤出黎巴嫩问题举行了长达5个月的谈判,在黎巴嫩南部问题上做出了有利于以色列的决定,使以色列基本达到了侵略的目的。此后,以色列单方面声称分阶段从黎巴嫩撤军,直至1985年6月才撤出黎巴嫩。

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战争,双方都是运用较高技术水平的武器相对抗,但由于双方的战略思想、战略方针及其战略战术的不同,所带来的结果也不一样。以色列根据局部战争进攻作战的特点,选择了有利的国际形势发动侵略,取了突然袭击、快速推进、速战速决、重点打击巴解组织的作战方针,以及陆、海、空军密切协同,敌后登陆和空降作战紧密配合、多路突击、分割围歼的战法,指导得力,战法正确。以军在作战中充分发挥了先进的武器装备的作用,比之叙利亚、巴解组织装备占有明显优势。部署在贝卡谷地的萨姆-6导弹基地,只用了6分钟就完成了预定任务,充分发挥了高技术优势。

同时,还应看到这是一场明显的入侵战争,以色列为实现其独霸中东建立“大以色列帝国”的美梦,不惜穷兵黩武,入侵他国,导致成千上万的生灵涂炭。以色列虽然通过战争达到了入侵的目的,但在道义上,他却永远是个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