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昭君墓为什么又叫做"青冢

2.王昭君墓在哪儿

3.真正的昭君墓在哪里

4.昭君墓的介绍

王昭君墓被盗过吗_王昭君墓

昭君墓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

王昭君墓即为昭君墓,在内蒙古自治区,其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于17年正式对外开放,1964年,王昭君墓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王昭君墓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昭君墓是中国已发现的面积较大、保存较好、内涵较为丰富的汉代墓葬之一,其所处地理位置是连接和贯通中国北方地区和中原地区的咽喉要道。

王昭君墓位于历史上“草原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中,同战国赵长城、秦汉长城、云中郡古城、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等历史遗存一样,王昭君墓是古代商道繁荣的证明,记载了边塞文化的演进历程,昭君出塞使这一地区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意义。

昭君墓的主要建筑

1、和亲铜像:和亲铜像高近4米,重5吨,由广州美术学院潘鹤先生雕刻而成。两匹铜马,一回眸低语,一侧耳倾听,再现汉蒙两族人民的和睦亲情。

2、昭君石雕像: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对王昭君墓文化设施进行了第三次提升和改造,增加昭君石雕像。青冢牌坊:为三间四柱式仿汉代石牌坊,是进入墓区的标志性建筑,由乌兰夫同志亲笔书写。

3、青冢像:形制为覆斗式,高约33米。墓体上有亭,墓体周围存放石碑8通,墓体前从北至南依次有“墓表”“和亲铜像”“神道及石像生”“青冢牌坊”“昭君石雕像”“题词碑”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王昭君墓

昭君墓为什么又叫做"青冢

昭君墓又叫“中青”,蒙古语名铁木尔呼,意为“铁雷”、“乌呼尔”。它坐落在呼和浩特以南9公里的大河两岸。现在的昭君墓是在20世纪70年代重建的,占地3.3公顷,高33米。墓顶有亭子,是王陵和昭君衣冠冢。每年秋天,树叶转黄时,昭君墓依然翠绿,所以人们称之为“绿墓”。二楼平台和墓顶各有一个亭子。站在墓顶俯瞰,阴山雄伟,平原纵横交错,墓内绿草如茵,古树参天。昭君墓周围景色宜人。随着黎明或日落的倒影,墓园的景色似乎不时变换。据民间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峰,午如钟,西如轴”,更增添了昭君墓的神秘色彩,它是长城外的一座孤墓。陵园东侧是历代名人题写的昭君墓碑文,西侧是文物陈列室。

昭君墓,建于公元前西汉,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昭君墓是汉代用人工土建造的。此墓形似水桶,高33米,建筑面积约13000平方米。它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昭君墓被称为“绿色墓”,因为它覆盖着芳草和绿色。青丘挺立,巍峨壮观,远远望去,呈现出一派朦胧黑浓墨香的迷人景象。历史上被学者誉为“青山黑顶”,成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王昭君是一位致力于中华民族友谊的伟大女性。在人民中间,赵君是美的化身。几千年来,她的传说和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自唐代以来,文人吟唱抒情的诗词书画戏曲层出不穷,形成了流传千古的“昭君文化”。近代史学家简伯赞称赞说:“王昭君不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种象征,一种民族友谊的象征;昭君墓不是陵墓,而是民族友谊的历史丰碑。”琵琶从头到尾一直在弹,昭君千冢还历历在目。“如今的昭君墓,犹如北方草原上的一颗明珠,已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这里不仅有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还有鸟语花香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风景如画,引人入胜。

王昭君,姓王,名倪,名昭君,生于秭归县,姓王。他是汉族。匈奴、呼韩邪单于和阏氏。她在汉武帝时期被选为“大家闺秀”。当时胡来到朝鲜,皇帝把它给了五个女人。王昭君已经在宫里呆了好几年了,但是他看不到宫殿,他充满了悲痛和怨恨,所以他让马也去问苏苏。皇帝说韩非子辞会,叫五女来示。昭君饰富贵丽,汉宫明,顾瑛徘徊。皇帝一惊,想守,又难以食言,于是投奔匈奴。”。相传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汉元帝被选入宫中,但在宁元年,匈奴去韩国寻亲,昭君自愿出嫁,远至匈奴,后来成家立业,留下了昭君出塞的著名故事。昭君墓最早记载于公元《通典》年的唐代杜新,后世多有记载。

王昭君墓在哪儿

“青冢”出自杜诗的注解:“北地草皆白,惟独昭君墓上草青如茵,故名青冢”。文献记载中亦称为“青冢”。据民间传说,每到深秋时节,四野草木枯黄的时候,唯有昭君墓嫩黄黛绿,草青如菌。因此历代诗人常常好用“谁家青冢年年青”“到今冢上青草多”,“宿草青青没断碑”之类的诗句寓意。

昭君墓,又称“青冢”,蒙古语称 “特木尔乌尔虎" ,意为“铁垒”,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

昭君墓座落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郊九公里大黑河南岸,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是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

真正的昭君墓在哪里

王昭君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昭君墓,又称“青冢”,蒙古语称“特木尔乌尔琥”,意为“铁垒”,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呼清公路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汉族。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汉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昭君自愿出嫁远入匈奴,后立为宁胡阏氏,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昭君出塞”的故事。

现在的昭君墓是20世纪70年代重新修筑的,占地面积3.3公顷,墓高33米,墓身呈台体状,墓顶建有一座凉亭,是一座人工夯筑的大土丘,是昭君的衣裳冠墓。昭君墓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因被覆芳草,碧绿如茵,故有“青冢”之称。墓地东侧是历代名人为昭君墓题写的碑文,西侧是文物陈列室。青冢兀立、巍峨壮观,远远望去,显出一幅黛色朦胧、若泼浓墨的迷人景色,历史上被文人誉为“青冢拥黛”,成为呼和浩特的八景之一。

2006年5月,王昭君墓作为汉代的古墓葬,被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昭君墓的介绍

真正的昭君墓座落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郊九公里大黑河南岸。

昭君博物院,称昭君墓,又称“青冢”,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

昭君墓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呼和浩特八景之一—昭君墓

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市城南9公里的大黑河畔。是西汉王昭君(王嫱)的陵墓。亦称“青冢”。蒙语称“特木尔乌尔虎”,意为“铁垒”。

昭君墓墓身为人工夯筑的封土堆,高达33米。远望陵墓呈青黛色,传说每年深秋时节,塞外草衰,唯有昭君墓上草色青青,因此,历代相传称为“青冢”。“青冢拥黛”是呼和浩特八大景之一。

昭君墓墓前为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策马并骑的青铜塑像,还有的题咏诗碑,诗云“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后院陈列着清代以来有关昭君墓的碑刻。

昭君墓占地1.3公顷。墓前有平台及阶梯相连,与中原地区汉代帝王陵墓的形制颇近。第二层平台及墓顶各建有一亭。伫立墓顶,极目远眺,阴山逶迤峥嵘,平畴阡陌纵横,墓草青青,古木参天。

昭君墓周围景色宜人,加上晨曦或晚霞的映照,墓地的景色似乎时时都有变化。民间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峰,午如钟,西如从”,更增添了昭君墓这一塞外孤坟的神秘色彩。

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汉元帝时入宫为宫女。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王昭君自愿充当和亲使者,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昭君出塞后的60年间,汉与匈奴两个民族一直和平相处,匈奴境内的经济文化得到发展。王昭君受到各族人民的爱戴。